从进入7月份开始,长江流域就成为防汛抗洪的主战场,湖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汛情严重,有多处农田被淹。这段时间正好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收割、晚稻播种的季节。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到早稻的收获,也影响到晚稻的栽插。有的地方积水退得慢,农田泡在水里,有的地方水倒是退了,可农户辛苦培育的晚稻秧苗全毁了。农时不等人,怎么尽快恢复农业生产?今年粮食生产能不能保丰收呢?
董是安徽芜湖万村的种粮大户。今年老董的220亩早稻收割后就遇到了洪水,稻田被淹了20多天,自己培育的晚稻秧苗被大水浸泡,全部损毁。后来用不锈钢移栽机又栽的。
农作物的种植受节气的影响,眼见着大水退去,已经是8月上旬,再重新买种子育秧苗,就会耽误大半个月的时间,严重影响收成。
眼看着水退了却没有秧苗可用,正着急呢,县里却送来了育好的晚稻秧苗。老董立刻组织人力,用抛秧的办法对100亩晚稻田进行了抢种。
今年,农业、气象、水利等部门都有预警,长江流域会出现大的汛情。芜湖农业部门根据自己管辖地区地形地貌、水文水利等实际特点,提前开展了借地育秧的工作,使用不锈钢栽苗机来移栽。
在湖北黄冈,家庭农场的杨也在抢种秧苗。今年,当地农业部门引进了新技术,提前采用硬盘育秧,26个硬盘的育苗量可以满足一亩稻田,确保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用不锈钢移栽机进行补栽补种。
无论借地育秧还是硬盘育秧,都是未雨绸缪。今年,还在开春的时候,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今年的汛情灾害有过预判,提前做了很多准备。
早稻种植面积的增加,为晚稻种植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,到现在,双季晚稻种植面积也比去年新增400多万亩。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的栽种受到汛情的严重影响,但大水逐步退去,只要抢种及时,还是能挽回损失。